汉光类聚
日本平安后期天台宗僧人忠寻撰,《汉光类聚》集中体现了日本天台宗的一些核心思想,特别是本觉思想。它强调一切众生皆有本觉之性,通过修行和化导可以实现觉悟。同时,书中对于 “恶” 与 “止观” 关系的讨论,反映了日本天台宗对善恶观念以及修行境界的独特理解,认为在达到一定的觉悟境界后,“恶” 也可以被视为 “止观” 的一部分,这体现了一种对佛法真谛的深入领悟和对善恶相对性的思考。
一乘要决
日本天台宗僧人源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该书是源信在 65 岁卧病在床时所著,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在东亚地区广泛存在的关于佛性论争以及三乘一乘的权实论争等问题,试图对这些争论作出总结和裁决,以平息相关的纷争。书中依据《法华经》成立一乘真实、三乘方便的观点,认为从佛诞生到寂灭,所有三业皆为一乘,强调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如《法华经》中长者以三车诱引诸子,最后但与大车的譬喻,来说明如来初说三乘引...
胜鬘经疏义私钞
日本圣德太子疏,唐明空私钞并序,日本睿尊题记,圆珍题记。公元 7 世纪初,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为女帝推古天皇讲赞《胜鬘经》,在此基础上撰成《胜鬘经义疏》。唐大历七年(772 年),入唐僧诫明等将《胜鬘经义疏》带至扬州,唐僧明空阅后制末疏,名之为《胜鬘经疏义私钞》。 江户时代以来的刻本均作 “六卷”,但实际上刻本是将《胜鬘经》《胜鬘经义疏》及《胜鬘经疏义私钞》即经、疏、钞合为一部而敷衍成六卷,已失原貌...
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
新罗僧人元晓所著的一部关于《梵网经菩萨戒本》的注释书,从台大佛学数位图书馆所藏的版本来看,现存的《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只有卷上。元晓在书中略作两门分别,一者释题名字,二者入文解释。在释题名部分,对 “梵网经”“菩萨戒本”“菩萨心地品” 等名称的含义进行了详细阐释,指出 “梵网” 是约喻为名,以网譬喻佛所说之法,具有如来能说无量世界海法门、俗谛法万差别的体现、佛所说法门虽多但不出止观二门外等三方面含...
天台法华宗义集
日本义真撰,首先提出 “四教义”,阐述了根据众生不同的机缘和根性,将佛法分为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四种,以判别权实之法。接着讲述 “五味义”,引用《涅槃经》内容,以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味来比喻佛陀一代时教的次第,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说明佛法的渐次开展和最终的究竟圆满。此外,还涉及 “一乘义”“十如是义”“十二因缘义”“二谛义” 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天台法华宗对...
长讲金光明经会式
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详细规定了长讲《金光明经》时的各项仪式流程,包括法会的准备工作、参与人员的职责分工、讲经的具体步骤、诵经的节奏和方式等。例如对法会场地的布置、佛像的供奉、香花烛火的摆放等都有明确要求,以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法会氛围。
法华长讲会式
2 卷,是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具体内容可能涉及法华长讲会的仪式流程、仪轨规范、参与人员的职责、讲经的方法和顺序等,通过两卷的篇幅对法华长讲会的各项细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说明,为法华长讲会的举行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守护国界章
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九卷,又称《守护章》,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最澄所处时代,奈良六宗中以法相宗和三论宗势力较大。法相宗僧人德一著《佛性抄》批判《法华》,贬其为权教,最澄撰《照权实镜》反驳。后来德一又著《中边义镜》,从法相唯识学立场非难天台宗,于是最澄撰写《守护国界章》以破斥其说。 上卷:有十三章,前九章反驳德一对天台五时八教判的论难,后四章批判法相的止观立行,主张天台的止观立行与直往思想...
愿文
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撰,最澄在《愿文》中感叹 “悠悠三界,纯苦无安也,扰扰四生,唯患不乐也”,表达了对世间众生苦难的深刻认知,认为在三界之中,众生皆处于痛苦和不安之中,难以获得真正的快乐。他表示如果没有达到接近解脱的境界(“六根相似位”),“未得般若(智慧)心”,便决不回到世俗社会中去,体现了他追求佛教解脱境界的坚定决心。
大乘圆戒显正论
日本僧人宗觉编撰,主要围绕大乘圆戒展开论述,涉及对相关教义、戒律的阐释和辨析等内容,成书于日本贞享元年(1684 年)。论述了圆教菩萨不假声闻律仪,认为别圆二教菩萨独立于二乘之外,有佛性大戒实相威仪,藏教、通教菩萨则与声闻在律仪上有相同之处。如弹据本业十重律儀不假聲聞章、弹圆乘初心禁止小戒章、弹律藏诸戒不應澆等,对各种戒律的适用范围、本质等进行分析,指出五篇小律是菩萨利他权戒。解释了圆戒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