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浅释
《药性赋浅释》是佛教高僧宣化上人于 1975 年在美国金山禅寺讲解《药性赋》的精华集结。他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打破传统医学典籍的晦涩壁垒,让专业知识走入大众视野。书中,宣化上人将《药性赋》中按寒、热、温、平分类的 248 种常用中药,结合生动故事、生活实例与自身经历进行讲解。如解读寒性药时,不仅阐释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的药理,还会融入佛法智慧,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健康与生命的关系。...
佛性论白话文
《佛性论》四卷,原无作者,自《开元释教录》始题为世亲所造。为陈真谛三藏所译,无别译本。由於《佛性论》宗教在讲佛性实相,与法相唯识之义不甚相契,且译文有许多可疑之处,所以后来唯识学者并不太重视此论。在中土有关此论的注疏与阐释之作亦很少,遍查各藏,唯存贤洲所记〈佛性论节义〉一文。 《佛性论》破显两存,以破显正,既节节破斥外道,小乘及大乘空宗之执,又广摄法相唯识、般若空宗与如来藏之义,取精用宏地融铸佛性...
虚空打破明心地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祇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
七佛药师经释义,是对经文的注释、翻译。是作者吴立民先生(法名信如)于1992、1993年两次应净慧法师之邀,在柏林禅寺药师法会上讲药师经的记录。吴立民先生以其深厚的佛学修养,详尽生动,由显而密地讲解了药师经法的微妙深义、法门的方便利益和修持方法,着重讲述了药师法关于饮食(色法)、呼吸(息法)、睡眠(心法)人生三大生活要素的基本认识和修法,并介绍了佛家的生死观。阐明了“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
中国佛教史
这本简史想使人们能分清什么是思想问题,什么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也就是信仰问题,是在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得到保护的。政治问题,就是封建制度、封建意识的问题,就必须与之割断关系。因此也就有必要就佛教在中国流传近两千年的史实中分清那是思想问题,那是政治问题。关于思想问题可以完全依据佛教各学派的创立、发展和消亡来叙述,关于政治问题必须说明封建统治者如何利用佛教和佛教在社会上和政治上所起的不同影响...
华严讲要
不弄清华严的道理,密教的一些道理不大好讲,所以我在讲密教之前还是要讲讲华严的道理。所谓教在华严,行在三密。实践啦,就是密教的实践啦,他的修行,行在三密;但是他的理论呢,教在华严。要懂得一些华严的一些道理,才有可能懂得密教。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
初译经题八大灵塔者,释迦如来应化之圣迹也。若能礼敬,能生福善。《苏悉地羯罗经》卷四中说:凡作悉地法不成者,当礼八圣迹。文云,犹不成者,当作此法,决定成就。所谓乞食,精勤念诵,发大恭敬,巡八圣迹,礼拜行道。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中,如来说经之先,于胸臆间及诸毛孔放大光明,光中影现种种瑞应,乃至影现如来不思议八大宝塔。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唐代于阗法师实叉难陀译。全经分为十三品,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时的状况。佛在经中通过赞叹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和介绍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事例,以及与菩萨、天王、鬼王的对话问答,强调读诵此经可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启发一切众生学习地藏菩萨,发愿精进,断尽罪业,修成正...
八宗概要
在叙述八宗大义之前,必须先明了佛教的根本目的,因为各宗的思想体系、修养方法虽各有不同,但都是为达到共同的佛教根本目的的。佛教的教义不是承认人生的合理性,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进化,逐步改善;而是认为人生是不合理的,要求从根本上加以改造,彻底解决。佛教的教义也不承认人们已得的知识是正确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扩大,追求新知;而是认为人们所有的知识是错误的,要求从根本上加以否定,彻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