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活佛
煮云法师,法名实泉,江苏如皋人,十九岁落发,一九五○年以一衣一钵渡海来台,住锡凤山佛教莲社。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尤以精进佛七应机最众。一九八六年八月圆寂,享寿六十八,平生著述甚多,著有《金山活佛》、《皇帝与和尚》、《佛门异记》等十一本书。《金山活佛》一九五九年出版。人称“金山活佛”的妙善禅师,俗家姓董,陕西省人。他的出生年代及舍报年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出自乐观法师的《金山活佛神异录》,谓活...
圆瑛大师文集
圆瑛(1878-1953),中国现代爱国僧人。俗姓吴,光绪四年 (1878) 生于福建古田。19岁于鼓山涌泉寺出家,20 岁从妙莲和尚受具足戒。翌年发心学习禅宗,先后从冶 开、寄禅等参学禅法。后又依通智、谛闲等修习教观, 并精研《楞严经》。宣统元年 (1909) 于宁波接待寺创 立佛教讲习所。1914年任中华佛教总会参议长。曾讲 经于福建、浙江、北京、厦门、台湾等地,远及南洋。 历任宁波天童寺、福...
慈航大师全集
慈航法师(1893-1954)俗名艾继荣,闽北建宁县人,17岁在福建大金湖剃度出家,后追随太虚大师,于中国各地巡回弘法,后访南洋,宣传抗日国策;晚年驻锡于台湾,创办“台湾佛学院”,开创台湾僧伽教育为中国佛教在台湾的开展打下基础,对台湾佛教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慈航法师示寂后,弟子们组成“慈航法师永久纪念会”,整理遗稿,印行《慈航法师全集》,计上、中、下3册,内容共5篇,第一篇是《相宗十讲》,第二篇是《...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子:妄想是甚么?真如是甚么?同,在甚么地方?别,又在甚么地方?
一梦漫言
《一梦漫言》这本书,是明末清初的高僧见月律师的口述自传。见月律师(1601-1679年),即释读体,字见月,是宝华山律宗第二代祖师,亦是中兴律宗的一代宗师。《一梦漫言》为见月律师七十三岁时所撰,回忆了其一生的行脚参学的经历。从青年时期的游历,到舍俗出家,然后不远万里,行脚求戒,继而追随三昧和尚弘传戒法,主持宝华山,匡扶佛制,利益众生,住持正法。其事迹读来感人至深,足以激励人增进品德,树立大志,是中...
念佛四十八法节要
一卷,妙空撰,观既未易成就,戒亦未易全持,众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钝根可得,大愿坚固更罕有,若不再从老实持名上出一头地,必致长沈苦海,永受轮回,千佛慈悲,亦难救度。老实持名者,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不于阿弥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想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
明·交光真鉴述著,交光大师是明朝的讲经法师,他认为,从唐朝到明朝各家《大佛顶首楞严经》的注解,大都是依据天台大师的《止观》来解释经上所讲的奢摩他、三摩、禅那,交光大师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当,不是佛在《楞严经》上的意思;佛在经上讲的是'舍识用根',而智者大师的《止观》还是用心意识修,不是舍识用根。所以他重新注解《楞严经》,取名《正脉疏》,自己解释说:「但惟曲顺圣经本来语脉,而疏导之务,令前后照应、语脉贯...
维摩诘所说经注疏全集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昆明弥陀寺沙门冰谷注疏,月溪法师讲述,这部维摩诘经,就是发挥佛性法身净土绝对妙理,错认无始无明为佛性辨别,错认见闻觉知为佛性辨别。 释迦佛及他世界佛、维摩居士、文殊菩萨、天女及已入地菩萨所说的佛法是从佛性发挥出来,说法身遍满虚空,充塞宇宙,超出时间空间,无穷无尽,绝对的圆融,无碍事理,贯通法身净土妙理。
拜佛要诀
大醒法师著,为什么要拜佛,正确的拜佛,佛遍十方。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还是我们需要拜佛?佛就是觉者。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楚的人。他了知宇宙中千千万万种事物,各种相似与不相似,相同与不相同的生命形态。因为佛对于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心灵的习气全部了解,所以能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只要众生肯学习,肯依照他的话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