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译
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光有意编撰编年体通史,初成战国、秦时八卷,因“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乃上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广博,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
徐襄阳西园杂记
明徐咸撰,二卷。徐咸,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进士。本书主要记述明代朝政典章、文士遗事逸闻、襄阳民俗民情等。对科举、任官、学校事亦有收录。如卷上记永乐十六年(1418)廷试取李骐为状元,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会试鬻题案、十八年乙丑科会试试题,提学官;卷下记正德辛未会试,同年何文璧逸事,等等。有盐邑志林本等,今有《中华野史》标点本。
幸生录
1册。五知老人撰。1909年(宣统元年)夏月初刻,1914年冬月续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是书封口题“思怡斋杂著续集”,首页第一行题“思怡斋幸生录一卷”,第二行署款“五知野史稿”,书末题“五知老人记”,尾页有“受业世侄李鸿穗、苏长铭校刊”。是书作者姓名不详待考,但据是书所记活动,可以推知作者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为京官。是书记载北京失陷后,慈禧太后偕同光绪皇帝出逃以及败兵溃勇沿途抢劫事,...
幸存录
明夏允彝撰。二卷。记明末齐、楚、浙三党形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据自序原著应有八篇。今存《国运盛衰之始》、《辽事杂志》、《门户大略》、《门户杂志》、《流寇大略》、《东人大略》等六篇。文字已为后人删削错乱。此书成于弘光政权灭亡之后,意在总结朝政得失,抨击党争之非。续幸存录,明夏完淳撰。二卷。记叙明末马士英、阮大铖当权,弘光朝廷内部、朝廷与外镇、外镇与外镇之间不和,朋党势成,忙于...
战国策译析
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著作。作者不明。西汉刘向认为是战国末期的游说之士做的,宋代学者认为是纵横家所著,近人罗根泽认为是西汉初期蒯通著。原来的书名很多,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刘向按国别、依时序重新编订,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共得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
枣林杂俎
笔记。明人谈迁撰。六卷。迁有《北游录》已著录。是书为作者避兵祸,隐居枣林期间,辑时人杂谈而成。以智、仁、圣、义、中、和六字名卷。分十六类。凡一千三百条,约二十万字。内容包括朝廷逸典、科举试规、文人轶事、诗文典范、宫闱淑媛、名臣小传、释道异闻、民间工艺、名胜古迹、宫室营建、珍贵器用、花卉树木、节日风俗、幽冥妖异等。其中《金陵对泣录》、《东宫》二篇录明代亡国实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宋濂攻苦》、《永和...
月河所闻集
宋莫君陈撰。一卷。今有《吴兴丛书》本。本书载北宋时杂事,有关元祐诸臣者较详。作者为熙宁、元祐间人,以当时人记当时事,较为可信。 《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小说家类存目,推测为“书贾从《说郛》抄出”,而今传各本《说郛》中皆无此书,所言似不足信。又因书中引及郭璞《钱塘谶》,而推测作者为南渡后人,亦未允。作者熙宁间已入仕,至南渡初,年当已逾八旬,虽属可能,但无他据,亦不足征信。郭璞《钱塘谶》在宋初人所著《吴越...
洋务续记
清李凤翎撰。一卷。作者于咸丰十年(1860)入广东巡抚耆龄幕,办理对外交涉,遂据探报材料及询问有关人员,记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的史实,比较简略。作者自言是继《洋务权舆》一书而辑录。有同治八年(1869)刊本。
先秦诸子系年
又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钱穆著。作者认为过去人们考论诸子年世,不免三病:“各治一家,未能贯通,一也;详其著显,略其晦沉,二也;依据史籍,不加细勘,三也。”(《自序》)于是广采各种资料,上溯孔子生年,下及李斯卒年,对前后二百年间先秦诸子世年及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考辨。称其所用的方法,先考定《史记·六国年表》,对先秦列国世系加以核定,“别为《通表》,明其先后,前史之误,颇有纠正,而后诸子年世,亦若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