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天宝照经
《都天宝照经》乃杨公筠松晚年口授黄公妙应禅师的风水经诀,由妙应禅师的弟子整理成册流传后世。全经2650字,分为上中下三篇,集形法和理气为一体,围绕地学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一一阐述,山地与平洋、阳宅与阴基交迭而论,面面俱到,提出“都天大卦总阴阳”乃堪舆枢机,实为综合结集地理精粹之宝典,乃杨公风水理论体系最成熟、最上乘之作。 《都天宝照经》是杨公口授的玄空大卦真诀,内容涉山龙,平洋,理气,作法,无所...
河间医话
章来峰著。成书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 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记六淫外感诸病,下卷记杂病诸证。浙江温州章氏医门章来峰、章肖峰、章祖峰祖孙是三代名医。《河间医话》中“话”的部分是来峰公生平治学临证的结晶,也是整部《河间医话》的精华。书中“论”的部分是章肖峰先生对“话”的发挥与提炼,书中“按”的部分是章圣武先生对“话”的感悟与阐释。《河间医话》展现温州章氏医门三代名医理论与临床紧密联系,理法与方药丝...
本草类方
又名《本草纲目类方》。方书。清年希尧撰。十卷。作者有感于当时庸医不究医理、药性,仅以情度病,或侥幸以多收功。乃将《本草纲目》中附方,以及传自宫禁之秘方,分门别类,汇编成书。首按十天干之序将诸病证编成七言歌诀,以述病证、治法。继按诸证歌诀之序,分为十卷。列诸风、痉风、癫狂、吞酸嘈杂、黄疸、健忘、跌扑折伤、妇人经水、小儿诸病等一百一十三类,每类上均标以序号。包括临床各科病证。每类分列病证及所用方药。如...
青囊药性赋
《青囊药性赋》署由明代万历年间太医院医官罗必炜校订,两层楼版式,分为三卷,为歌括类入门医著,主要记述常用药物性味功用、归经引经、升降浮沉及经络、脉象、诊法等歌诀。本书除单行本外,亦常与罗必炜校订的《医方捷径》、《四言举要》等合刊为《医方药性合编》或《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分类》,其名称常随版本不同而变更。此次整理据《青囊药性赋》明闽建书林黄灿宇刻本为底本。
脉微
《脉微》,又名《脉要精微》,明末医家施沛(1585—1661)纂述。全书上下二卷,上卷为脉微总说,引用《素问》《灵枢》《难经》《脉经》精华以释脉理;下卷将纷繁复杂的脉学理论变成简单明了、易学易懂的精致图解和朗朗上口的歌括骈语等。本次整理以明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为底本。
古今医学捷要六书
综合类著作。明徐春甫撰。六卷。每卷均有卷名。卷一《内经正脉》,论述脉学,与《古今医统》卷四《内经脉候》略同。卷二《雷公四要纲领发微》,阐发诊脉、审证、治要、处方之精义。卷三《病机药性歌赋》。卷四《诸症要方歌括》 均用七言韵语概述病机、药性、方剂,易于记诵。卷五《二十四方》,在古方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基础上,增加调、和、解、利、寒,温、水、火、平、夺、安、缓、淡、清而成,意在博...
明目神验方
明代眼科医学专著,以日本所藏弘治本为底本进行校勘整理。该书源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陕西藩省复刻本《明目方》重梓版本,系统收录历代眼病诊疗理论与方剂,包含基础理论、病症分类及治疗方药三大核心内容,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的珍贵眼科文献。全书包括校注说明、序言、明目方说及20余种眼病治疗方法,现存目录结构完整展现明代眼科医学体系。该书为我国现存刊刻最早的中医眼科文献,系统整理了历代眼病论治资料,包含亡...
珍珠囊
本草著作。又名《洁古珍珠囊》。1卷。金张元素(洁古)撰,约成书于13世纪初。首列“药象阴阳”,将时、卦、季节、用药集于一图。次为诸品药性阴阳论、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诸脏五欲、五苦、五臭、五行、五色、五味、五走、五脏主禁例、引经主治例、诸药泻诸经之火邪、诸药相反例、五脏补泻主治例、用药凡例等。其论多本《素问》,阐药性气味阴阳厚薄理论原则,将性、味、臭、色等与脏腑相联系,并按十二经归类药性,使归经学说...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医书。4卷。宋·骆龙吉原编,明·刘浴德、朱练增订。骆氏原编名《内经拾遗》,或名《内经拾遗方论》。内容论述病证方治,以《内经》篇目为次序,先引病证原文,其次释放并补订其治疗方剂,刘氏等鉴于《内经》中未经收入的病证颇多,遂以病证为次序,增订方论,补充了不少有关病证的效方。解放后有排印本。
元和纪用经
医经类著作。原题唐王冰撰。一卷。冰有《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已著录。是书约成于宝应元年(762)。卷首有许寂序,谓唐末入四明山,有羽人梁自然授以是书,后用以疗病,起死者不可胜数。其后传本甚稀,惟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曾引其说,清苏州程永培得其书,残缺不全,据冰《素问》原注补之,仍有未尽者。书凡三章。上章为六气用药增损六法,以运气学说为指导,列叙用药方法,其中以药品分配每病补泻所宜之法,系冰自拟;中章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