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

《海权论》是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于1890年首次出版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国家疆域、人口数量、民族特性和政府性质六大维度论证海权理论,结合1600-1783年间重大海战案例,分析制海权在战争中的作用。内容涵盖陆海强国的战略博弈、英美俄等国海权竞争,以及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战略布局,既包含帆船时代海战的历史剖析,也探讨现代海军建设与未来海战形态 。书中提出的海权理论被...

烟云·阿根廷蚂蚁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烟云》以工业城市的化学烟雾为隐喻,通过不同社会角色对抗污染的荒诞方式,探讨现实与象征交织的困境,主人公以冷峻的观察姿态贯穿始终;《阿根廷蚂蚁》通过一对夫妇迁居后遭遇蚁灾的经历,借居民对蚂蚁灾害的差异化反应,寓言化展现人类面对环境压力的生存挣扎。两部作品均以日常生活场景的变形为基底,以象征性叙事和黑色幽默风格,抽象提炼现代社会的异化危机与道德困境。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 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心理学大师的角度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思考过的问题,使读者不仅能够...

存在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著的心理学著作,全书分为六编,围绕健康心理学范畴探讨成长动机、存在性认知与价值等主题。书中提出"匮乏性动机"与"成长性动机"的辩证关系,强调个体通过满足深层需求实现心理整合,并将"高峰体验"视为潜能实现的标志性状态。基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该书构建了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心理模型,主张心理学应超越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范式。

动机与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伦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54年。《动机与人格》共16章、3个附录,书中马斯洛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思潮中的“机械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即“方法中心论”与“还原论”进行了批判,进而提出了人本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即“问题中心论”与“整体动力论”;同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意动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三大相互重叠的类别,并对意动需要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

昨日世界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自传体回忆录,回忆了一战前欧洲秩序井然、从容淡定的生活,他的中学、大学岁月,在世界各地的游学经历和艺术创作生涯,与欧洲文化名人的真挚情谊,一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和一战中人们失去理智的战争行为,以及战后的道德与价值观的倒退与混乱、法西斯的崛起和一个时代的结束。

庸见词典

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74年开始创作的词典体文学作品,原为其未完成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的组成部分,作家逝世三十多年后经编辑整理在法国出版。该作品以词典形式收录资产阶级社会普遍认同的庸俗观念,通过反讽手法展现19世纪法国社会的思维定式。福楼拜明确提出要证明“多数永远有理,少数永远有错”的创作理念,按字母顺序编纂“必须说的话”,内容包含对金钱、艺术、革命等概念的讽刺性定义。作品延续福楼拜对...

漫游者的夜歌

《漫游者的夜歌:歌德诗选》是歌德诗歌精选集,选了包括从《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浮士德》选择出的在内,共二百多首歌德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冯至、绿原、高中甫、樊修草等翻译大家的专业译本,体现了歌德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不同风貌。

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

该书汇集了卡尔维诺从事写作、出版与翻译事业的经验总结,通过重构文字与非文字世界的边界,探讨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机制。书中结合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系统阐述了文学突破现实局限的可能性,并涉及翻译本质与小说创作方法论等核心议题。

文学机器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文学评论集,全书以跨学科视角探讨文学创作机制,结合科学、哲学及社会学维度解析文本生成逻辑。收录的四十余篇随笔涵盖小说结构分析、语言实验、文学与政治关系等议题,提出“文学机器”概念,隐喻文学创作如同整合美学、哲学等学科零件的动态系统。书中《控制论与幽灵》借技术逻辑解构叙事机制,《谈傅立叶》三部曲以乌托邦理论重构社会欲望书写,同时批判性梳理意大利文学流派,界定奇幻、色情等体...

页次:(14/236)
<< < 13 14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