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式
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后,于 754 年在东大寺大佛殿前设立戒坛,为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等授戒,此后日本开始有了正规的受戒制度。为了规范和传承东大寺戒坛院的授戒仪式,法进根据鉴真僧团带来的戒律传统以及实际授戒情况,撰写了《东大寺戒坛院受戒式》。 详细记载了东大寺戒坛院授戒的具体流程和仪式规范,包括最初法式章、授沙弥戒章、讲遗教经章、请三师七证章、正授大戒作法章、说相教训章、尼授戒法章、尼说戒相章、请说法主...
东大寺受戒方轨
该书详细记载了东大寺授戒的具体流程和相关规定,是研究日本奈良时代佛教授戒制度的关键资料。据书中记载,授戒之际,戒师需要向受戒者讲读《遗教经》。受戒过程包括教发戒缘、羯磨师读表白文、选任羯磨师、受戒者问难、请戒和尚、正受戒法、说戒相、授四依法、教六念法等环节,最后诵回向文,受戒结束。授沙弥戒在形式和顺序上与授比丘戒大致相同,唯无讲《遗教经》程序,且受比丘戒前需先受沙弥戒等,受戒仪式通常要举行三日。 ...
律宗纲要
凡二卷。日僧凝然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本书系以问答体详述律宗教义及其传承。初论会释三聚净戒之典据并诸教所说之同异,及四十八轻戒与八万四千威仪等之关系。次释律宗之教旨、道宣之教判,并举所依之经典。复明如来制三聚净戒之由、道宣所立之性空、相空、唯识等三观教门。最末叙载律宗与律藏于印度、中国、日本三国弘传之经过。
戒律传来记
三卷(现只有上卷),为日本僧人丰安所撰,是记载佛教戒律传入日本历程的重要典籍。书中详述自唐代鉴真东渡传律始,戒律在日本的弘传脉络,涵盖僧团制度建立、戒律典籍翻译与研习等重要史实。丰安以编年体形式,收录诸多珍贵史料,包括朝廷诏令、寺院规条及高僧传法事迹,尤其对南都六宗戒律传承记载详备,展现了戒律体系与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作为日本佛教戒律史研究的基础文献,其不仅梳理了戒律传承的谱系,更折射出古代中...
金师子章勘文
《金师子章勘文》一卷,由日本僧人景雅撰述,是针对华严宗重要典籍《金师子章》的勘定之作。景雅为日本平安时代后期华严宗学者,深谙汉传佛教义理,尤精华严典籍,其著作多致力于对中土佛典的梳理与阐释。 此书以法藏大师《金师子章》为底本,结合当时流传于日本的多种写本,进行文字校勘与义理疏解。书中不仅考订了诸多因传抄所致的异文、讹字,更以华严宗 “法界缘起” 思想为纲,对原典中 “金师子” 喻所蕴含的理事关系...
华严五教章衍秘钞
日本华严宗高僧普寂撰,五卷,专为阐释唐代法藏大师的《华严五教章》而作,在华严宗教义研究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 普寂作为日本华严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深谙华严思想体系,其撰述紧扣《华严五教章》的核心义理,对 “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的判教体系进行了细致衍释。书中不仅梳理了法藏原著的逻辑脉络,更结合日本华严宗的传播语境,对教义中的关键概念如 “法界缘起”“理事无碍” 等...
华严五教章匡真钞
日本江户时代华严宗学僧凤潭(1654-1738)撰,华严典籍注释,凡十卷,专为阐释唐代法藏(贤首大师)的《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即《华严五教章》)而作。凤潭为华严宗东山派代表人物,鉴于当时日本华严学界对五教判释的理解多有歧义,遂以 “匡正谬误、彰显真实” 为宗旨,广采中国唐宋以来华严诸家注疏,结合自宗传承,对《五教章》的核心思想进行系统疏解。 该书紧扣 “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
华严五教章不审
日本华严宗僧人实英所撰,全书凡二十卷,专门针对唐代法藏大师的《华严五教章》展开深入探究与辨析。 实英作为日本华严宗的学僧,在吸收中国华严宗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佛教的传播语境,对《华严五教章》中涉及的教义体系、判教思想、法界观等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疑问。书中以 “不审” 为名,既体现了实英对法藏原典的尊重,也展现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 —— 通过层层设问、逐句辨析,梳理《华严五教章》的理论脉络...
华严五教章见闻钞
日本华严宗僧人灵波对唐代法藏所著《华严五教章》注释,凡八卷。灵波作为日本华严宗的学僧,深谙华严教义,其注释立足于对《华严五教章》核心思想的阐释,同时融入了日本华严宗的研习视角与理解。《华严五教章》作为华严宗的根本典籍之一,系统阐述了 “五教”“十宗” 等教义体系,区分佛教各宗派的教理层次,确立华严宗的圆教地位。灵波的《见闻钞》则针对这些核心内容展开详细解读,不仅对 “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
华严五教章深意钞
日本佛教华严宗僧人圣诠撰,全书共十卷,专为阐释唐代华严宗大师法藏的《华严五教章》而作。法藏的《华严五教章》系统梳理了华严宗的判教理论,将佛教各宗派教义分为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五类,奠定了华严宗的理论根基,而圣诠的《深意钞》则是对这一经典的深度注解与发挥。 圣诠生活于日本平安时代后期至镰仓时代初期,彼时华严宗在日本已形成独立传承,他以深厚的佛学素养,结合日本佛教的传播语境...